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91篇
  免费   3606篇
  国内免费   1860篇
耳鼻咽喉   233篇
儿科学   378篇
妇产科学   257篇
基础医学   2692篇
口腔科学   635篇
临床医学   3839篇
内科学   3206篇
皮肤病学   368篇
神经病学   1164篇
特种医学   11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2573篇
综合类   5831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2486篇
眼科学   739篇
药学   3584篇
  35篇
中国医学   2742篇
肿瘤学   1870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645篇
  2022年   1241篇
  2021年   1915篇
  2020年   1586篇
  2019年   1109篇
  2018年   1144篇
  2017年   1152篇
  2016年   980篇
  2015年   1474篇
  2014年   1723篇
  2013年   1705篇
  2012年   2432篇
  2011年   2457篇
  2010年   1743篇
  2009年   1376篇
  2008年   1553篇
  2007年   1546篇
  2006年   1382篇
  2005年   1137篇
  2004年   813篇
  2003年   931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618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96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曌  尹跃  边媛媛  田金龙  史琳 《中草药》2020,51(24):6142-6150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及其水解产物中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降糖活性。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重结晶法和半制备液相色谱法等,对绞股蓝总皂苷水解产物和总皂苷进行系统分离,结合NMR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活性模型进行化合物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进行了酶抑制动力学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活性位点分析法,对PTP1B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接模拟。结果 从绞股蓝总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psapogenin A(1)、20(S)-人参二醇(2)、gypensapogenin F(3)、20(R)-原人参二醇(4)、(23S)-3β-羟基达玛-20,24-二烯-21-羧酸21,23-内酯(5)、gypsapogenin A(6)和(20S,24S)-3β,20,21β,23β,25-五羟基-21,24-环氧达玛烷(7);从总皂苷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R,23R)-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6-O-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20S,23S)-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6-O-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20R,23R)-19-醛基-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0)、(20S)-3β,20,21-三羟基达玛-23,25-二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苷(11)、(20S,23S)-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12)。结论 除化合物4,其他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均具有抑制活性。化合物9的活性最好,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10和1.07 μmol/L。  相似文献   
72.
背景与目的: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其治疗效应的发挥取决于T淋巴细胞的活化。放射治疗诱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可促进免疫反应,但同时辐射诱发的淋巴结细胞减少可能会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效应。目前不同放疗技术、放疗部位、放疗范围对淋巴细胞的影响都尚不明确。探讨肺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不同分割方式及剂量等参数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肺部立体定向放疗的6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SBRT采用9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PTV为40~65 Gy,分割次数4~13次,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为60~116 Gy,每天1次,每周照射最多5次。通过收集患者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放疗后1个月和放疗后3个月的血常规数据,分析SBRT的各项参数与患者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放疗后1周和1个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放疗后3个月基本恢复到放疗前水平。SBRT的各项参数中分割次数对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放疗后1周和1个月,分割次数≤5次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程度均显著小于分割次数>5次组,分别为(1.68±0.63 vs 0.93±0.34,P=0.021)和(1.60±0.68 vs 0.95±0.41,P=0.004)。而不同分割剂量、总剂量、BED值在放疗前后各组对比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RT治疗后1周和1个月,分割次数≤5次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程度显著小于分割次数>5次组,在SBRT结束后3个月淋巴细计数基本恢复到放疗前水平。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核医学科辐射安全管理现状的调研,结合辐射安全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基于北京市的实际,通过研究、分析、归纳、概括,理清了北京市核医学科辐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对北京市核医学科辐射安全规范化管理提出对策,以确保辐射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4.
陈启庭  吴越  蔡俊媛 《世界中医药》2020,15(1):90-93,98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活血方佐治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排痰、抗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热活血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并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痰多、痰中带血、发热口渴、胸闷气急、舌苔、脉象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气分析指标中氧分压(PaO 2)、血氧饱和度(SaO 2)高于对照组(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 2)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清热活血方佐治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指标,调节MMP-9、TIMP-1平衡,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5.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迫切要求,公立医院面临全新的挑战,向管理要效益是实现医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当前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现状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建设提出思路和建议,对实现公立医院管理转型,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精益化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生对患者隐私的认知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情况,探讨患者隐私教育及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加强患者隐私教育、引导实习生合理获取患者隐私的具体建议,以改善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方法随机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等5所医学院校的572名临床医学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实习生隐私教育评分、对于隐私保护法及隐私具体范围的知晓情况、临床实践中是否泄露隐私、隐私与临床诊疗等方面,调查结果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7.6%实习生曾发生过泄露患者隐私的情况,58.9%实习生不了解隐私相关法律法规及隐私具体范围,95.4%实习生认为出于诊疗目的而获取患者隐私信息很有必要,但仍有56.6%实习生曾回避涉及患者隐私的医疗活动。结论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教育中患者隐私教育相对欠缺并有待进一步加强。实习生应当自觉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利益,并树立对于患者隐私的合理认知,从患者隐私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7.
目的:测定冰黄肤乐软膏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提出重金属元素的限量标准,为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标准的完善和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冰黄肤乐软膏的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建立了冰黄肤乐软膏中2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实验结果均符合药典相关规定。结论:建立的冰黄肤乐软膏无机元素检测方法可行,为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标准的完善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Abstract

Objective

Two similarly designed studies compared user experiences with a second-generation extra-thin-wall, 5-bevel 32?G?×?4?mm pen needle (PN) with redesigned hub versus four thinner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Ns.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分析三重刺激技术(TST)对评价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皮质脊髓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组为200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6例不典型帕金森患者(多系统萎缩5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对照组为12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或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受试者进行右上肢小指展肌TST和传统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分析TST波幅比(TST测试/TST对照)、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静息运动阈值(RMT)、MEP潜伏期特点。对上述电生理指标进行与病程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的TST波幅比明显降低[(40.7%±18.6%) vs (96.8%±3.0%),P=0.001],RMT明显升高[(63.3±5.2) vs (48.6±8.4),P=0.001],MEP潜伏期和CMC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和传统MEP相关参数与病程或年龄之间均未见显著性相关,但是TST波幅比与病程呈现负相关趋势。结论 TST较传统MEP能更好地评价不典型帕金森患者的皮质脊髓束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